校风学风 | 航空航天系艾剑良教授导学团队:投身航空事业,服务社会国家
你是否曾被《无问西东》中沈光耀驾驶飞机义无反顾冲向敌舰的那一幕所感动?民族存亡时刻,一批仁人志放弃生命,只为祖国更好的未来;和平年代,一群人默默地坚守付出,只为民族更灿烂的明天。
在复旦,有这样一支课题组,他们长期从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研究方面,课题组指导带领研究生团队完成多项军用、民用飞机型号及预先研究攻关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果颇丰。在学生培养上,指导老师踏实严谨,身教言行,注重弟子吃苦耐劳的科研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态度、放眼国际的科研视野,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不断优化团队的协作过程中参与课题的研究,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
他们就是,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艾剑良教授导学团队。
航空航天系自主飞行与控制团队
艾剑良教授自2004年指导研究团队以来,已经培养8名博士毕业生、10名硕士毕业生,研究组内燃烧着浓厚的报国热情,多数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制造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发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航天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等国家重点单位从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多名毕业生获得上海市级、复旦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那么指导这样一个优秀团队的导师,他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艾剑良老师在讲座上
1997年,艾剑良老师在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答辩
艾剑良教授,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主任,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会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 上海航空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力学与飞行控制、飞行仿真技术等,复旦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艾剑良团队目前有研究生16名,其中博士10名、硕士6名,他们中5人是共产党员,2人担任本科生辅导员。
”近年来,题组取得了丰硕可喜的研究成果,为国产军用民用飞行器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术方面,在Journal of Aircraft、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航空航天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团队成员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组织的各类高水平学术会议、国际航空科学大会上连续宣读学术论文,研究团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服务社会国家
理论联系实际,是艾老师对所有弟子从事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要求。近年的课题,团队的每一项理论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响应国家战略的号召,紧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
在民用领域,艾老师受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邀请,派出研究生团队加入上飞院大型客机飞行控制律联合攻关团队,积极参与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体说来,针对发动机非线性实时机载性能模型的研究解已经通过大量仿真验证,拟用于某型号发动机机载模型;针对飞行结冰问题,课题组积极申报国家十三五民机重大专项并获正式立项,阶段性成果及研究思路获得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高度认可,未来的研究成果将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改型设计以及后续机型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C919驾驶舱人为因素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课题组开展了操纵系统总体设计的理论研究,完成了民航飞机飞行可视化平台的搭建、被动侧杆叠加保护控制律和近地姿态保护控制律的设计与仿真工作,为解决驾驶舱的人为不可靠因素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工程依据。
艾老师在C919首飞现场
在军用领域,团队相应地开展了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自主空战等课题的研究。空中加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加油机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多任务空中加油航路规划和优化、空中加油多机编队的建模与协同控制策略研究等,在这一方面,团队拥有了多款软件的著作权;而在加油装置对接控制、无人加油机平台设计等方向,系统的研究收获了丰富的技术储备。自主空战研究内容涉及目标飞机位置识别、无人机实时导弹规避策略等。课题组成员正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我国的国防装备的优化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重学术交流,开拓国际视野
导学团队成员在艾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许多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紧跟学术前沿。几乎每名有研究成果的学生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露了风采——董一群先后赴美国和澳大利亚出席AIAA Infotech@Aerospace Conference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ICAS),并分别就自主空战及大型客机的空中排放预测理论做了专题报告;张立东赴俄罗斯参加了第28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ICAS),就民机近地姿态角保护内容作了报告;陈祺赴美国参加了美国航空航天协会科技论坛(AIAA SciTech 2017)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就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内容作了报告,并在由AIAA GNC委员会组织的GNC Graduate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中获得优秀论文奖。
艾老师还经常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团队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常年保持学术交流与合作,多名学生前往当地访学。
参与创新竞赛,培养实践能力
艾老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由傅军(2017年毕业后去上海商飞工作)、吴加正等为主的复旦大学飞行器设计队参加了“新丝路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团队构想并设计制作了一套通过脑电波与手势协同控制、镜头跟随头部运动并能虚拟还原空中视角的无人机系统,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团队也因此获29届光华自立奖一等奖。
傅军团队及指导老师艾剑良老师参加“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设计大赛”
两年后,课题组继续参加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声音指令控制起降的无人机系统设计和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为两个新的切入点。2017年4月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来校参访时,课题组进行了声控无人机项目成果实物展示,获得了航天员的肯定。
艾剑良老师给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展示声控无人机
融洽导学关系,团队氛围浓郁
在学术上,艾老师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中,艾老师更似一位慈爱的父亲。他时常教导弟子们“先做人,后做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随时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容应对学习、经济和就业等的压力;他尊重每个弟子的个性,提倡多元化的发展,组内不乏擅长音乐、书法和体育运动的学生。
艾老师在引导学生为人、指导学生科研的间隙,也与弟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师门弟子已经达到了53人,且每年聚会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学长学姐们在线上、线下的聊天中倾情传授他们求学、求职的经验和心得,对师弟师妹们来说,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师兄师姐的感染下,每年,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投身航空航天事业,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2017年5月,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由各院系推荐1支研究生导学团队参评,共有来自全校文、理、医21个院系的21支导学团队参评,各参评导学团队总结并提炼了各自导学团队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并集中展示。经过评委综合评定,共有10个导学团队荣获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11个导学团队荣获2017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特色奖,3个导学团队荣获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学术海报展示活动最具人气海报奖。
导师与研究生所组成的导学团队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学团队,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更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导学团队文化传承与和谐的导学团队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往期文章:
校风学风 | 一起变成大树: 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团队的成长姿态
校风学风 | 润物细无声、教学两相长:数学学院应用偏微分方程导学团队
校风学风 | 格物致理,大道至简: 物理学系低维复杂物理体系课题组
校风学风 | 一个课题组最朴素的坚守:安得千顷皆沃野,不教人间有馑荒
校风学风 |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郑珊教授课题组: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猜你想看:
干货 | 复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最高可获1万资助
就在今晚 | 牛津James Crabbe教授来复旦教你写论文!
研读 | 复旦大学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17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